“顿涅斯克前国防部长”伊戈尔·吉尔金,这个曾为俄罗斯在乌东战场冲锋陷阵的“战神”,如今却在监狱中发出惊天言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注定失败,除非发动全面战争,否则唯一出路就是投降! 一个曾亲手点燃战火的人,如今却成了最激烈的反战者,这背后,是俄罗斯军心动摇的缩影,还是战争走向失控的前兆?
吉尔金的言论并非一时情绪宣泄,而是基于他对战场现实的冷峻判断。他在2024年8月31日的狱中发文明确指出,俄罗斯试图以有限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战略已彻底失效。 他称之为“杯水救火”,即在国家未全面动员、经济未转入战时轨道的情况下,妄图通过局部军事行动结束战争。 这种模式在他看来,既不可能在过去成功,也不可能在未来奏效。 他认为,克里姆林宫的拖延战术,不过是寄希望于外部变局或中国“指点迷津”,而非基于自身实力的清醒决策。
他进一步分析,乌克兰近期在库尔斯克方向的军事行动,并非为了夺取战略要地,而是旨在将更多俄军主力牵制到新战线,从而在政治上暴露俄罗斯中央政府的应对无力。 这种“消耗战”策略正在奏效。 吉尔金警告,乌克兰很可能在2024年9月至10月中旬,向克里米亚或第聂伯河下游发起新一轮大规模攻势。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乌军战略意图和后勤能力的评估。
更令俄罗斯官方难堪的是,吉尔金直言不讳地批评俄方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导弹打击是徒劳的。 他认为,不对乌军主力实施歼灭性打击,仅靠轰炸电厂、铁路和工厂,根本无法赢得战争,甚至连“妥协解决”都不可得。 在他看来,胜利的唯一途径是彻底摧毁乌克兰武装部队,否则“乌克兰”将作为“一次性工具”持续消耗俄罗斯,直至俄方出现军事政治上的全面失败。
2025年9月,吉尔金再次发声,语气更加绝望。他断言,特别军事行动的现行模式已经失效,莫斯科试图通过谈判解决“未来边界”问题,恰恰证明了其在战场上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他特别提到俄军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部分领土的撤退,认为这暴露了克里姆林宫无法在战场上“果断解决问题”的软弱。 前线士兵用巨大牺牲换来的战术胜利,在他看来,不过是掩盖战略失败的遮羞布。
吉尔金提出,俄罗斯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接受失败,选择投降;要么彻底改变战争形式,发动全面战争,目标直指彻底摧毁“所谓的乌克兰”。 他认为,莫斯科幻想基辅会在俄军未被击败前割让顿巴斯剩余领土,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乌克兰体制决定了其在军队被彻底击败前绝不会让步,而当前俄军的状态又恰恰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他尖锐地指出,克里姆林宫的拖延策略,本质上是“踩缝纫机”式的消极等待,希望局势能自行好转,或者等待“中国同志”的指示。 这种依赖外部力量而非自身决断的做法,在他看来是极度危险的。 他坚信,若不进行“人事革命”,即更换当前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即便发动全面战争,那些“在过去三年半里毁掉一切的人”也无力带领俄罗斯取得胜利。
吉尔金的身份极具讽刺意味。 他曾是俄罗斯在乌东的“功臣”,2014年亲自领导亲俄武装,被外界称为“顿涅茨克国防部长”。 他因涉嫌参与马航MH17坠机事件而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回俄罗斯后又因在社交媒体上激烈批评俄军指挥层而被以煽动极端主义罪名逮捕。 这样一个从战争核心走出来的“ insider”,其批判才更具杀伤力。
他的言论反映了俄罗斯国内一股日益壮大的军事博主群体的普遍焦虑。 这些博主多为退役军人或军事爱好者,长期在社交媒体上分析战局。 他们最初大多支持特别军事行动,但随着战争陷入僵局,伤亡数字攀升,他们开始公开质疑国防部的指挥能力和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定力。 吉尔金正是这股批判浪潮的代表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吉尔金的悲观并非始于今日。 早在2023年6月,他就警告俄罗斯仅靠巡航导弹无法赢得战争,必须进行全国总动员。 2024年初,已有分析指出,尽管俄罗斯通过征兵将军队规模扩大至约130万,经济上也展现出一定韧性,但其攻势能力已明显衰退,无法实现大规模突破。 这种“衰弱论”在俄国内军事圈层中逐渐形成共识。
乌克兰方面则充分利用了这类言论。乌军方曾引用吉尔金的话,称其“证实”了乌军在赫尔松地区的进展。 这表明,吉尔金的影响力已超越俄罗斯国内,成为乌克兰进行信息战和心理战的重要工具。 一个被本国监禁的前将军,其言论反而在敌方阵营被广泛传播,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讽刺。
吉尔金将当前局势与苏联阿富汗战争相提并论。 他认为,就像当年美国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拖垮苏联一样,如今欧美对乌克兰的持续援助,正在将俄罗斯拖入一场无法取胜的消耗战。 即便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全境,游击战和外部支持也会让其陷入无尽的泥潭,最终重蹈苏联覆辙。
他的核心逻辑在于,战争的性质已经改变。 这不再是传统的领土争夺,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存续的政治对抗。 俄罗斯若不能彻底摧毁乌克兰的国家意志和抵抗能力,任何有限的军事胜利都是暂时的。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现有的“特别军事行动”框架远远不够,必须升级为全面战争状态,但这又意味着俄罗斯社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吉尔金的言论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支持者认为他道出了真相,是“唯一清醒的人”;反对者则斥其为叛徒,认为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动摇军心。 然而,无论立场如何,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一个曾为俄罗斯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如今却在狱中呼吁要么投降要么全面战争,这本身就揭示了这场冲突的深刻危机。
参考来源 · 6
中金汇融-炒股配资平台查询-实盘股票配资公司-配资114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